【10·10世界精神卫生日】了解世界精神卫生日,共助心理健康

发布日期:2022-10-10 来源:双色球 作者:西医三附院宣传科 点击量:
分享到:

世界精神卫生日(World Mental Health Day),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的,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。主要在提高政府部门、社会各界、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,普及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,传播精神卫生理念,消除公众的偏见。

目前,全国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达13.47‰,共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。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,还有很多人会因此失业、失学甚至失去社会生存能力。但仍有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,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,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,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,多数人也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,害怕因“精神病”而受歧视,结果延误了治疗,病情加重。

其实,精神疾病和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属于一种内科疾病,是一类慢性疾病,也需要早发现、早治疗,只是它的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不同于其他疾病。精神类疾病有很多种类型,主要分为重型、轻型和一般心理问题,比如: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癫痫所致精神障碍、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属于重型精神疾病,这些疾病临床表现重、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、被动就医、甚至需要强制治疗;像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创伤后应激障碍、恐惧症、睡眠、饮食障碍等疾病属于精神疾病的轻症,这类疾病,患者有自我痛苦感和对疾病判断能力,往往主动求医,配合治疗,需要进行开放性治疗;还有一些比如:儿童行为问题、家庭教育、婚姻问题、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、自杀的问题等等是一般心理问题,需要门诊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。所以,一提到精神类疾病大家要科学客观的认识,它可防可治!不要一概而论,更不要片面的去想象它,盲目的恐惧它。

精神类疾病的致病因素不是单一明确的,是多方面综合因素,有生物因素、遗传因素、个性基础、环境因素、社会心理因素等等。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,从出生起都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、生活、学习、工作,小到家庭环境、学校环境、大到工作环境、社会环境等。每一阶段呼吸与共的环境对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影响至关重要。      

那么在不同变化的环境中,我们该如何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?处在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中该怎么调节?比如:在家庭环境中,夫妻关系、亲子关系要亲密、和谐,家庭成员之间要彼此尊重、接纳、包容,减少彼此的指责,在家里不制造压力和冲突;在学校里面,我们要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,定期开展心理科普知识讲座,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,及时给予心理辅导;在工作单位,我们要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身心健康,提倡张弛有度、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,避免长时间加班、熬夜等高负荷运转,工作之余提供各种减压放松的娱乐活动等;对于我们个人而言,首先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,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。在遇到一些压力的时候尽量能够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,比如生活中遇到问题或烦心的事不要一个人默默承受,要学会倾诉,可以向周围的朋友、家人讲一讲,实在觉得压力大,不妨找心理医生咨询。其次,平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运动,运动可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环,可以促使机体分泌快乐激素,可以使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,如坚持跑步、跳操、练瑜伽等等。最后,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,如听音乐、聊天、爬山等放松的方式给自己减压。我们建议,遇到压力及时缓解,不积攒压力,并在压力中更好的适应,才不容易得精神疾病。

今年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宣传主题为“营造良好环境,共助心理健康”,让我们在家庭生活、学校、工作单位、社区等环境中,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,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,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,增强心理健康意识,关注心理精神需求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。


精神心理科  徐凌云